与QQ有关的日子

2024-09-29 22:40:30 10 Admin

编者按:本文转自公众号接招,作者方浩,悉地网经授权转载。

QQ今年20岁了。我在2000年申请了第一个QQ号,当时它的同时在线人数刚刚突破10万大关。

那时大家还叫它OICQ。大学男生宿舍的卧谈会主题,始终少不了“今天又认识了几个网友”这样的话题。白天躺在宿舍看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晚上去网吧通宵聊天,把网络文学当成了《葵花宝典》。

在OICQ之前,中国市场上已经有至少三款同类产品了,小马哥对自己的产品做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微创新:一是在每台电脑登录,都会看到联系人列表,而火遍欧美的ICQ并不具备这个功能,只要换电脑登录,联系人列表就消失;另一个就是允许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当时其它几个产品只能按照账号加好友,明显偏熟人社交。

前一个功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大多没有自己的电脑,需要在网吧等场所不停换电脑;后一个功能,则彻底打开了QQ的社交关系链,这不就是微信+陌陌的混搭吗?

前年,我在《腾讯在2001年赶上了第一个风口》一文中提到过,2001年是腾讯创业之后赶上的第一个风口:

2000年,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50万台,而一年之后,达到了850万台。2001年,QQ注册账号突破1亿。显然,如果一人一台电脑,根本支撑不起QQ的用户量。

这个风口就是网吧在大街小巷的遍地开花。2001年,中国网吧数量突然暴增到37万家,这个数字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正是这一年,QQ号继手机号、邮政编码之后,成为珠三角小老板们名片上的数字标配。

你认识几件古董?

如果说网吧是那个年代大学生们的“夜店”,那分属各个院系的机房就是他们的“钟点房”。在电脑还未填满宿舍之前,机房是大学生们连接外部花花世界的一个桥梁。手握一张小卡片,戴上鞋套,比网吧要便宜得多。

那时聊天用QQ,发邮件用亿邮,玩游戏上联众,混同学圈子就上ChinaRen。视频网站很少,而且打开之后就有让整个机房瘫痪的危险。

后来随着电脑在学生宿舍的普及,学校局域网也起来了。几乎每台电脑都是24小时开机,QQ当然也要24小时挂着。早上去上课之前,打开FlashGet,中午回来动画片或动作片就都下完了。QQ当年在混乱不堪的宿舍里就见证了点对点、去中心化、共享经济。

还记得你的第一个QQ好友吗?

2004年,创业六年的腾讯上市了。此前一年阿里孵化出淘宝,此后一年百度赴美上市。BAT中,阿里和百度都创立于1999年,而QQ在当年正式上线。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一个属相。

陈天桥也是在1999年创立盛大。2001年他从韩国引入了对中国互联网具有深远影响的网游《传奇》。QQ的风口是网吧,网吧的风口是《传奇》。

2005年2月10日,在QQ六周岁生日之际,上海滩老大陈天桥突然在二级市场收购了新浪近20%的股权,大有一统江湖之势。这是魔都互联网巨头第一次叫板帝都巨头,可能也是唯一一次。

当年5月,微软宣布与一家上海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把亲儿子MSN带入中国。当是全球软件业的老大颓势已显,微软把MSN看成了自己的QQ,目标只有一个:剑指南方的那家公司。

同样是在2005年,一个叫庞升东的个人站长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叫做51.com的社交网站,目标也只有一个:剑指南方的那家公司。

南征和北伐,是2005年上海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

MSN率先赢得了上海白领阶层的好感,然后在其它一线城市的“五环内人群”中迅速蔓延开来。51则迅速在“五环外人群”中赢得大量用户。背腹受敌,似乎是当时QQ的险境。

我没用过51,但自从2005年到北京工作后就用上了MSN,因为你身边的同事、朋友、社交圈子都在用。QQ一度成了与老同学联系的专属工具。

MSN迎合了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渴望新身份、新圈子的内在需求。当时有这么一句话非常流行:什么是白领?就是挣得是卖白菜的钱,操得是卖白粉的心。这句话的原始出处肯定不是MSN,但它通过MSN的个性签名档传播开来。

当年对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白领其实是一种奢侈品,而类似MSN这种贴上白领标签的产品,很容易让年轻人沉醉于一种“高仿的生活”之中。那时有人为了捍卫白领的尊严每天喝一杯星巴克,也不愿意换掉电脑里的盗版XP。

年轻是QQ崛起的秘籍,也是它成长的烦恼。MSN最火的时候,QQ被认为是学生党的自留地。低龄、边缘、不性感,甚至看上去还有一点屌丝,是那个时代MSN阴影之下的QQ用户画像。

但QQ在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上,永远简单粗暴。大部分人的MSN账户都是通过Hotmail注册的,想必还有很多人对登录Hotmail邮箱的惨痛经历记忆犹新。QQ的登录永远顺畅,就像QQ邮箱一样。至于文件传输速度、群聊体验,QQ更是秒杀所有友商。

PC互联网时代,BAT都跟美国互联网巨头真刀真枪地干过。阿里抗击eBay,百度抗击谷歌,腾讯抗击MSN。应该说,电商和搜索是模式层面的竞争,QQ和MSN则是纯产品层面的竞争。互联网产品没有灰色地带,好用就是好用,不好用就是不好用。

QQ始终走的是群众路线,而且永远跟年轻人在一起。从70后、到80后、再到90后、甚至95后,QQ至少见证了三代人的成长。MSN、51、校内、开心网、微博乃至微信,无论社交的概念如何进化,谁都没能干掉QQ。

对于每一个QQ用户而言,无论新手机是什么牌子,它的桌面都有一个位置是留给QQ的。你没有理由卸载它,但总有一个理由留下它。

2001年10月,广州一家卡通形象包装公司用30万人民币向腾讯购买了企鹅形象的衍生品开发权,并且还开了一家企鹅主题的线下专卖店,包括服装、玩具和手表。

之后三年时间里,这个专卖店迅速开到200家左右。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里写到,马化腾一度认为可爱的企鹅形象可以打造成一个类似于米老鼠或Hello Kitty那样的流行IP。

将近20年后,小马哥的这个梦想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变成现实。本周,瑞幸咖啡与QQ在上海合作的主题咖啡店“1999 beta”正式开业。显然,从主题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在向QQ20周岁致敬。

据说这家店的特色就是怀旧与创业。里面会有小马哥创业初期的办公桌(复刻版),还有4只不同时代的玻璃钢企鹅,以及怀旧老物件,QQ头像墙等。

腾讯最新一季财报显示,QQ的月活用户依然超过8亿。按照过去20年的成长速度,QQ今天的体量如果放到传统行业,可能就是一家百年老字号。而瑞幸作为一家成立只有两年的新消费品牌,其发展速度与QQ成立之初如出一辙:不到两年时间开了2000家线下店。星巴克入华20年,店面数量是3600家。瑞幸相当于其60%的数量比例。没错,也是60%。

但瑞幸与QQ之间,有着更本质的相似性:为互联网而生,为年轻人而生。虽然瑞幸咖啡的线下店增速很快,但订单主要还是来自线上,所以准确地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有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的核心用户,主要是年轻白领,这个人群的比例超过50%。

与20年前相比,白领两个字在中国终于有了实际意义。当年,用着MSN进入社会、踏入职场的70后、80后,背负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如今的90后,所以白领对他们而言是一个虚幻的词。

作为90后的新白领,在消费观上更加独立,越贵越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虚荣的表现。追求真实自我、追求好用和性价比,才是硬道理。QQ的崛起不是偶然,瑞幸也不是。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悉地网转载,不代表悉地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Copyright © 悉地网 2018-2024.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XIDICMS 备案号:苏ICP备18070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