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专题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二层DE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主办,雅瑞资本、真格基金、立德共创承办,多家大学、创投机构、新兴企业做支持。
论坛主席北航教授博导王田苗发表开幕致辞后,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清华大学杰青冯雪、北京大学青年千人张史梁、北航卓越百人文力、浙江大学杰青曲绍兴、上海交通大学新世界优秀人才徐凯,发表了主题演讲。
(从左到右依次是: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力副教授、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北京大学张史梁研究员、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徐凯副教授)
主题演讲后,论坛就人工智能威胁论、人能智能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手术机器人在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圆桌对话,犀利观点如下:
1、人工智能就是一种科学技术而已,更多地是取决于我们怎么去使用它;
2、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一个并行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手术机器人在整个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障上,远远大于它潜在的风险。
以下为部分精彩问答。
Q1:有的人说人工智能,尤其是这次AlphaGo战胜人类以后,确确实实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人类的空间开始变小了。现在有的大科学家也都呼吁能不能放慢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速度,这会对我们人类产生巨大的威胁,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文力:个人的观点,AlphaGo战胜李世石不是很大的新闻,国际大赛上深蓝也战胜了当时的大师,这只是机器人在特定的算法、规划方面,因为芯片的计算能力比人的大脑各方面要快,但是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物,他的情感、社会、包容,还有对未来的思考,我觉得这些是人工智能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的地方。
当然,我们可以一步一步、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去实现,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讲,不应该放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或者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应该要继续保持高速地发展,因为它对社会是有用的,只是说在特定的一些比如说杀伤性智能武器,这方面要加以限制。但在社会上、普通的生活当中,这方面的步伐是应该保持一个活跃的状态。
冯雪:我觉得对于我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来讲,其实人工智能就是一种科学技术而已,更多地是取决于我们怎么去使用它。从科学技术本身的研究来讲,人类自我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肯定会不断地去驱动创新。
如何去有效地控制人工智能不被滥用,可能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它更多的是社会和管理层面上。但是我觉得对一个技术层面来讲,应该大力去发展。
张史梁:个人认为可以看看人工智能都在解决什么问题,传统的问题,急于要去解决的问题,要去识别定位,这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做得比较高,最近深度的大数据的学习,从里面找出一些分析,找出一些数据的分析、挖掘这方面很好,包括做一些逻辑推理,这方面做得很好,更高层的一些技术,比如说我们人类的情感,还有艺术的创造力,这些其实按照现在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我觉得很难去解决。人工智能很适合解决某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其他的方面,它还远远做不到,可能以后我们怎么样合理地去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在一些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很擅长的地方,我们是不是要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的方法。比如说现在有一些类脑计算,模拟人的大脑里面的生理的结构还有一些机理,去做出一种新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会不会对现在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取得一些突破呢?这是可以去关注的。
曲绍兴:人工智能还是人创造的一个工具,大家如果看过人类简史的话,可以看到地球上进化出人,人还是控制住的。人工智能确实是在某些方面比人类能力更强。但是人是一个更全面的,他有思想、文化、情感等等,我觉得人工智能至少短时间内还不能综合起来超越人,它可以在某些方面比人强,就像我们看历史的发展中,像现在发展出飞机、高铁、汽车等等,放在1000年、20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建筑上人的能力有限,起重机、建筑机器人等等,可以把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应该说还是依附于人的,我们还是应该把它发展好、利用好。
Q2:人工智能三起三落,如今不管是机器人还是人工智能大家都很关注,那么这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说人工智能包含了机器人,也有人说机器人包含了人工智能,也有人说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做的各位如何看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文力:我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片面,个人觉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一个并行的关系,人工智能更多地从算法、软件、计算机本身的层面来讲,而机器人更多地涉及到了硬件方面,比如说涉及到力学、涉及到材料,涉及到了柔性电子,以及涉及到本体的结构设计,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体现出来,比如说与人相互交互,可以是可穿戴,甚至在手术方面,它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或者有用的体现方式。
冯雪:我觉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互依存,在人工智能没有兴起的时候,工业上用得比较多,人工智能兴起以后又促进机器人的发展。现在由机器人作为一个载体,它也会更加地广泛地让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既是并行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张史梁:认同两位的看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一个像灵魂,一个像肉体。以前说电脑有硬件跟软件,其实就像这种关系一样。比如说现在自动驾驶的发展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加上机器人技术共同发展的结果,融合了硬件跟软件最新的技术,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者可能是相互依存、相互结合,这两者共同地发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科技上的一些成果。
Q3:应用角度,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看好哪些领域的应用,商业化前景是怎样的?
文力:软体机器人最直观的应用,我认为,一个是抓取,就是工业上的一些轻质的,可能3公斤以下的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说一些食品、药品,还有包括封装的塑料袋这些软的易碎的物品,形状不同的物品抓持方面确实有比较优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的点。产业化上面应该是离产业化最近的点,工业的抓持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医疗康复上,它最终的产业化效果不太清楚,但是医生的一些试用,简单的穿戴式的设备,辅助穿戴式的柔性设备也是一个发展的点。未来我觉得可以多和柔性电子,包括智能的材料相结合,会有更多的应用,绝对不局限于抓持和康复。
Q4:未来几十年里,还有几代人、几十代人还需要经常面对的是潜在流行的超前技术,就是猝死、致死、爆炸等,还有对心脏早期的诊断,对猝死这方面很有帮助,其次像脑部肿瘤,人体的监测,手术机器人在这些领域都是热点,它的准确性、安全性能处于什么阶段?
冯雪:至少从柔性电子,把它做为健康医疗来讲,第一要位的是安全性,要是拿医疗级要拿医疗注册许可证,自然过程中间都会经过各种检测和检验。
对于植入式的,要介入的,会有更高的挑战,包括从材料的角度、从电磁场的角度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影响到底是什么样,还需要持续的研究。总的来讲,应该它带来的好处,或者说对整个人健康和生命的保障,远远大于它潜在的风险,至少在目前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上来讲是这样的。
Q5:柔性机器人技术,国内、国外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或者国内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曲绍兴:软体机器人国内跟国际上,从研究的角度的话,国内与国际上的研究从材料、结构、从设计等来讲,应该是差不多的。
文力:如果从派系上来讲,哈佛是一个大的派系,它应该是软体机器人最原创发挥的地方。我认为差距上,我们都清楚它在做什么,但是如果说要超越它要超越它要好好动一下脑子,有一个原创性的新的体系重新建立起来,比如说定义软体机器人,或者说一个新的方向,导致甚至有新的产品出现,就不走它那条路。这是现在国内优秀科研人员要好好地思考的一个问题,差距可以缩小,但是要超越它,还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地方。特别市场也可以辅助我们,从需求出发,也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咨询微信客服
0516-6662 4183
立即获取方案或咨询top